为什么人在职场能不加班?
有关白领“逃离”外企的消息时有耳闻,“加班”常是其中的“罪魁祸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加班已成为IT、广告、外贸、媒体等许多行业里不成文的“行规”,其中IT业的人被公认为对“加班”比较有发言权。以某软件公司程序员小丁为例,他常常是深夜11点半走出公司大楼,拉开出租车门就把自己重重地扔在座位上,车到家门口才昏昏醒转……
广告:加班现象蔚然成风
小左两个月前刚走出校门,现在静安区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员,这位职场“新人”说加班现象在广告业已是“蔚然成风”:“我工作才两个月,加班天数就起码有三十多天。
平时在规定下班时间后两个小时内走人已算是准时收工了,通常要加班到第二天早晨五六点,回家梳洗一下就又赶回公司。”
虽然名片上小左的职务是广告策划,但他却要“一人分饰三角”,兼做客户服务和文案,工作忙得“四脚朝天”。入行之前有“前辈”提醒他广告业加班“多如牛毛”,“实战演练”后小左还是大呼吃不消:“由于经常加班造成长期睡眠不足,精力大不如前,有时候真害怕这样对身体伤害太大。
”
小左的公司加班没有加薪,公司里抱怨的同事也不少,半年内已经有6个人跳槽了。小左说:“即使工资再高,这样的‘青春饭’也不想吃,一旦找到合适的新工作也要走人。”
外贸:日夜颠倒洽谈业务
“我们经常加班,一个星期三到四天吧,有时候到晚上八九点,有时候则要通宵。
”上海某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部门经理沈浩工龄已有7年,因此说起加班来格外平静。虽然公司没有硬性规定要加班,但如果事情没做好就要影响到月底的提成,因此员工都会自觉留下来完成业务。
沈浩所在部门经常要赶做公司进出口货物的保证书,时间上一刻也不能拖延,所以有时必须通宵达旦工作。
沈浩说:“公司还和欧美一些公司有业务往来,由于时差我们通常得在深夜与他们商谈一些合同的细节,包括价格、船运和保险等事宜。”
公司规定业绩与员工的提成挂钩,沈浩现在的月收入是1万元底薪再加上业绩提成。“多劳多得,这很公平。”沈浩说,“再苦再累,也没听到同事中有抱怨的。
”不过他也坦言,长期熬夜,确实有些心力交瘁。
会务: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小朱一年前进了浦东新区某镇政府工作,朋友们都很羡慕她“朝九晚五”的生活。但小朱却笑称自己是“上对花轿嫁错郎”:“一般来说,政府部门的工作是比较有规律的,但我进的宣传中心偏偏工作特别多。
”
小朱在单位负责会议记录和对外宣传报道,镇上办了一张周刊,从采编、打字到校对主要也是她一人负责。在今年最忙碌的3月到5月,小朱没有一个周末是在家里过的,平时一般也要忙到晚上九点。她说:“现在很多区领导的调研、会议都安排在周末,我因为要记录都必须出席。
我现在体力上还受得了,只是脑子要不停地转,开会时不能马虎,下班回家还要连夜整理记录,有时候连晚上做梦也都在工作。”
小朱所在部门还经常举办一些广场文化活动,比如“八一”建军节举办了一场露天晚会,从策划到节目安排,她都要一一操办。小朱认为,这是一种磨练,职场对新人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媒体:连轴加班身不由己
小马在某媒体做摄影师,工作才一年多就感觉“加班无止境”。他平时既要跑时政新闻,又要跑娱乐新闻,还要做连线节目,有什么突发事件也必定有他的份。所以经常需要“连轴转”,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
更让小马无奈的是,好不容易有一点休息时间,也常常会被“剥削”。
“前几天领导叫我拍外滩夜景,我扛着机器,拿着三角架,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才拍完。还有一回要拍上海市民的夜间生活,我头一天晚上跑了衡山路、吴江路和南京西路三个地方,第二天交差时领导说不够代表性,于是我又折腾了一个晚上。”小马无奈地说:“做了这一行,想不拼命也难。
”
薪酬:加班的动力源泉
通常来说,越是大公司或是待遇水平高的行业,员工的加班压力就越大。小谈所在的咨询公司也属加班“重灾区”,大家之所以能安心加班不吭声,主要原因是公司提供的高工资,一般正式员工的月薪从六七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每年还有一定时间的带薪假期。
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经理刘先生透露,他们公司有的员工一个月光加班费就可以拿到1万多元。
高薪在手必须“居安思危”,白领面临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小李无奈地说:“加班对我来说,已经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了’。现在找份工作不容易,跟我一个班的同学有的月薪才1000多元,我这个拿5000多元的倍感威胁啊。
”
而对于能下班却不下班的人来说,他们坚守岗位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别人都不走,我这么早走了,岂不是显得我工作不努力?老板会不会认为我在偷懒?”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乖乖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同事一个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