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2024-03-18 11:08

如今到海外留学已不像50,60年代那样是件稀罕的事了,留学只要你愿意,就将不是会不可能的事。留学热、留学潮,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存在着。现在不单只有大学生才能出国留学了,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只要家庭允许都可以到国外去留学。

到海外留学,客居他乡,为陌生的文化所包围,即使是足行万里、身经百战的旅人来说也可能是一个严峻挑战。

在适应他乡文化时,不少留学生都会对文化冲击有所体验。文化冲击可以来自多方面:比如食物和饮食习惯、经商方式和商品价格、待人接物及风土人情,这些改变都可以给生活带来冲击。因此,当我们远离国土,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时,陌生、不安甚至是惶恐的感觉往往伴随而至。

这个时候就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地在他乡适应下来,另外,在调整的过程中,有必要提醒自己:双方反应和想法的差异通常是双方文化价值观不一致的结果,而不是人与人个性上的磨擦,相信自己会随着对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的认识加深,适应力的提高,冲突便可有效避免。

这样的一个生活、学习文化,对大多数中国留学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收益良多的学习过程。

另外,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还会遇到另一种冲击,即是自己平常的学习和思维模式与国外大学采纳的教学方式反差极大。这种冲击相信那些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或其它西方国家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都会遇到。

可能这些冲击会比文化冲击的影响更严重,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学习。我们把它称之为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冲击。

中外教学体制存在不少差异。首先,完成学业的所需时间就有区别。比如,中英两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时差别极为明显:中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时为2-3年,但在英国,如果是课堂授课式硕士课程,一般只需要12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业。

这并不是说英国的学位好拿,相反是意味着在英国的体制下,课程的进度更紧凑,学生必须加倍努力,在短时间内拿下学位。除了时间上的区别,另一个差异,就是在国外学生得发挥个人能动性,自行组合选修课程,确定学习和研究方向。

有不少中国学生因为习惯了由院校统一划定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于是对国外大学这种指望学生自行作学习计划的体制反倒让他们觉得为难。

中国的授教式与国外的灵活教学形成了很大的区别。就用“争论”这个词来打个比方:国外的导师不但允许学生和他们争论,甚至觉得这是对学生理所当然的要求。对此,不少中国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教育强调老师说的为准,国外却不然,导师的作用是传授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如果这意味着师生在观点上会发生冲突,不要紧,实际上这是受鼓励的。因为通过争论,师生都可受益,相互促进。不少中国学生不善于和导师争论,而且习惯性地依赖导师解答问题。导师因此产生一些误解,以为学生不明白上课内容或导师的要求。

6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