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

2024-03-28 11:23

吉利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对沃尔沃来说是成功的。因为在瑞典的沃尔沃已经扭亏为盈了,在S系列的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的情况下,员工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

但是对吉利而言,收购是否成功就不太清楚了。

总体来看,我认为无论是联想还是吉利,他们的收购案例从一开始就不能说是成功,因为他们买到的不是对方的核心业务。IBM只是卖掉了个人电脑业务,而沃尔沃最有竞争力的发动机和重型、特种车辆业务吉利也没有得到。

求关于国际间企业并购的一些例子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J?斯蒂格勒曾經說過:

「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方式的兼併而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一個企業通過兼併其競爭對手的途徑成為巨型企業,是現代經濟史上一個突出現象。」

世界500強的企業,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演出企業併購舞臺劇,可以說,近代商業歷史的明顯趨勢是一部企業併購操作史,企業經營者只要常讀報紙,一定會同意要穩操勝算、立於不敗之地,必須知悉企業併購知識,甚至於要會操作併購技巧。

全球企業併購浪潮主要有六大特點:

⒈涉及面廣。

從商業銀行業、傳媒娛樂業、電訊業、醫療保健業到國防和自然資源等領域,企業併購可謂滲透到了世界經濟的各個領域。

⒉規模愈來愈大。

1996年日本三菱銀行、東京銀行通過新設合併,成立東京三菱銀行,總資產相當於日本全部銀行資產總額的15%,一躍而成為當時世界上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而1998年美國花旗銀行與資深保險經營商旅行者集團攜手組建的花旗集團,被譽為「世紀合併」。

⒊跨國併購愈來愈多。

1998年5月,美國克萊斯勒公司與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宣佈合併,合併金額高達380億美元。

⒋具有「強強聯合」的特徵。

以小貨車、小轎車和吉普車為主導產品的克萊斯勒公司,與生產優質豪華轎車聞名於世的戴姆勒—奔馳公司的合併就具有明顯強強聯合的特徵。

⒌兼併的支付手段主要采換股收購的形式。

1996年12月,美國波音公司宣佈以130億美元的交易額併購麥道公司,兼併方式就是換股併購。

⒍企業兼併與剝離並存。

一方面各公司爭相兼併其他公司,另一方面,也紛紛把與自己主要業務無關的分支機搆出售。

全球企業證明:在經濟運行中所處的層次越高,獲取超額的利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以併購為主要方式的資本運營正是被歐美企業廣泛使用的高層次戰略。資本運營操作,就是把企業所擁有的一切有形或無形的資產變為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通過併購、重組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運營,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增值。

本書的主旨就是探求中小企業的生存和成長之道,並將該課題的重點放在企業併購的攻防戰略上,以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上演更多的「小魚吃大魚」效果,使企業跨進一個新的里程碑。

企業併購始祖——洛克菲勒

人們在研究在油工業歷史的時候,都無法迴避洛克菲勒所創建的標準石油公司——這個巨人和被拆分後派生出來的更多迅速壯大的小巨人,一直是石油工業命脈的主宰。

1859年8月,一位叫德雷克的人用他發明的鑽孔並打出石油,引發了一個人的目光,他就是約翰?D?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家族是18世紀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約翰?洛克菲勒的父親是個行為放浪的假藥販子,約翰卻生性嚴謹且堅定。對數字尤其是有關於錢的數字天生敏感的約翰,很快就表現出經商天才。18歲的時候,他與人合夥開辦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從事家產品貿易,並在南北戰爭中賺到一大筆財富。

鑽探出石油後不久,精明的洛克菲勒發現石油業最賺錢的環節在於煉油,於是他動員克拉克合作,並與安德魯斯給成了「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經過苦心經營,他們的企業很快成為當地最大的煉油廠。

1865年2月的一天,洛克菲勒以7.25萬美元買下合夥人克拉克的股份,將公司更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他後來回憶說,「我一直把那一天作為一生事業成就的開始。」

洛克菲勒通過股權併購的方式買下多家煉油企業,使公司成為克利夫蘭規模最大的煉油廠,並委派他的弟弟威廉設了第二家煉油公司,隨之又在紐約開設了一家公司。洛克菲勒堅持使用最新的設備,保證其工廠在石油業生產效率最高;尤其是他從鐵路運費上取得了折扣的優惠,使其在定價和利潤方面佔有優勢。同時他在經營中建立自己的運輸隊伍和倉儲設施,使供銷的職能納入企業範圍。

1870年1月1O日,洛克菲勒兄弟,佛拉格勒夫妻和安德魯斯共5人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當時,從石油中提取的主要產品是煤油,但很多工廠生產的煤油品質低劣。而洛克菲勒一貫堅持要保證品質,這正是當初命名標準石油公司名字的由來。

公司成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美國經濟不景氣,同時由於過量開採造成油價狂跌。當時,由於產油業主的數目實在太多,很難組織任何起作用的抑制性組織。

1872年,南方改善公司在產油區激起石油戰。針對於此,洛克菲勒發動「我們的計畫」,計畫把所有的煉油廠合併為一個巨大的聯合體,以抑制價格的大起大落,挽救整個行業。到1879年時,標準石油公司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能力的90%,還控制了幾乎所有進出產油區的輸油管和彙集系統,並握有運輸的支配權,人們稱它為「章魚」。

1882年1月2日,洛克菲勒和他的合夥人正式簽署了一份「標準石油公司托拉斯協議」,從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大「托拉斯」。在這個托拉斯中,洛克菲勒合併了40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為了爭取消費者,標準石油公司又向銷售市場進據估計,在19世紀80年代中,它已控制了80%左右的銷售市場,與其對煉油業的控制程度相等。

在國際石油市場上,自從1861年第一艘煤油船駛抵倫敦後,美國煤油迅速地在全世界贏得了市場。幾乎是一夜之間,出口業務成了新興的美國石油工業和全國經濟的極為重要因素。

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俄亥州的利馬發現了新的油田,但原油含硫量很高。洛克菲勒為了建立自己的石油儲備,決定大量買進利馬石油。1989年,標準石油公司僱用的德國人學家赫爾曼?弗協徹研究成功氧化鈾去硫法,利馬石油的價格立即從標準石油公司購入時的每桶15美分漲到30美分,而且繼續爬升。接著,洛克菲勒購入大量的採油資產,把公司推向建立石油帝國的最後一步。

19世紀末20世紀初,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出現使石油工業迎接新的發展階段。但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卻遭到更多的挑戰。一方面,美國西部相繼發現大規模的油田,使標準石油公司在美國的控制力開始下降。另一方面,來自國際上的競爭迫使標準石油公司在全球降低價格,其市場佔有率也日益被蠶食。

20世紀初,美國掀起對壟斷企業的聲討浪潮,標準石油公司成為運動的靶心。

1901年,羅斯福更發起了對標準石油公司和石油工業的調查。1906年11月,羅斯福政府在聖路易斯聯邦巡迴法院對標準石油公司提出起訴,指控這家公司違反了反托拉斯法。1909年,聯邦法院判決標準石油公司解散。儘管標準石油公司上訴到最高法院,但最終還是於1911年5月15日被最高法院終審判決解散。

巨富引來了無法擺脫的仇恨,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托拉斯運動。結果出人意料,最高法院宣判標準公司死刑,卻並不影響洛克菲勒成為更大的億萬富翁!

1911年7月,標準石油公司分拆成34個獨立的公司,而它的傳奇性則在這些公司中更延續。很快,這些公司又成為新的巨頭。其中幾經變動,「路易斯安那標準石油公司」於1966年更名為「美孚石油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則於1972年易名為「埃克森石油公司」。1999年,百年來歷經合與分的埃克森和美孚再度合併,成為全美第一大石油公司,更榮登2001年《財富》雜誌500強之首。

洛克菲勒晚年,將巨大財富創立了龐大的慈善事業,為他獲得了好名聲。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