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BA职场求职攻略是什么?
美国MBA留学,关于美国MBA就业情况,当然,相对而言,比其它留学热门国家还是要好很多的。
这里所说应届美国MBA是指全日制应届毕业的MBA学生。
现在社会对MBA仍然存在着矛盾的需求心理。一方面,需要MBA毕业生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水平,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可见的即时效果。
这多少和社会对MBA的宣传有关,在过度甚至虚假的宣传中,MBA在众人眼里成了受过专门的管理训练的“黄埔生”,期望自然放的很高。另一方面,MBA到工作单位的实际表现,使人们渐渐感知到“MBA不过是一个研究生而已”。这里面,有确实MBA能力与人们期望差距太大的原因,也有MBA能力发挥不出来的原因。
当然,也有各类MBA进修班、短期班甚至七八天的所谓培训班对MBA品牌形象误导的原因。于是,人们又会发现感叹:“读MBA又怎么样了”。
在这种矛盾的需求心理下,必然增长着MBA求职的难度。
从应届MBA学生来讲,从管理经验来看,大约包括着以前管理经验丰富的和以前管理经验不丰富的两大类;从是否还从事原来的行业来看,包括继续从事原来行业经验和想改行两种类型。
据我个人观察,以前没有多少管理经验并且想改行的居多,尤其是想改行到投行、咨询、金融类的居多。确切地讲,改行的确难度要大。
那不改行的呢?一个普遍的难题是,经验成为了许多人求职的最大障碍。不改行且以前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相对容易些,但必竟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以前职位并不高想应聘高层,而用人单位的矛盾心理使得不愿意接受没有高层经验,况且还不一定有空缺;应聘原来同等职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用人单位的矛盾心理,会对你读完MBA的价值没有增值表示怀疑。
结果是,许多人发现再回原来的行业,薪水和职位也不一定会涨多少。但是,必竟回来的行业要容易一些。
本质上来讲,企业还是大量需求着有真才实干的、受到专业管理训练的MBA。我国正规的MBA产生,从严格入学、严格训练也不过几年时间,全国总人数可能就几万人之多而已。
而受过正规MBA训练的,大多数人在读完MBA之后还是在社会中逐步找到了了自己的位置,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不信,你只要查看一下自己的师兄师姐们的简历就可以明晰。当然,也有可能有人举出哈佛MBA开出租车的故事,我也不反对。
大面上的分析终究是大面上的分析,但必竟是抽象的“信息完全透明下的分析而已”,具体到去国外读MBA个体找工作上,还是要面对具体的问题。
下面,我给出几条也许对你还有些作用的建议:
1、整合个人资源。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历史、现在,把自己的优势、劣势搞明白,全方位整合个人优势资源,清晰地定位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要非常清楚。这个工作应该是在入学通知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要完成,但事实上许多人到了毕业时还没有完成。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正确规划非常重要。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为什么想干什么,而仅仅是背一些“求职宝典”上的例子来应付考官,那就麻烦了。
2、整合知识资源。理论及案例性准备非常充足。理论许多人学了,但学了不一定就总结归纳过。没有总结归纳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会让你说半天不到点上的话。
我曾经遇到过太多的这样的MBA,许多人只是“学了理论而已”。没有工作经验,就是要多学习和准备你所定位的职业相关的案例。这时,整合同学的资源非常重要。同学之中有各行各业的,对于想改行的,需尽快尽可能多的了解该行业的典型案例。通过理论的准备和案例准备,至少让别人相信你是想从事你所定位的行业。
3、整合关系资源,寻找合适的求职途径。MBA最重要不过的资源,就是老师、同学、校友的资源。在你有了清晰的定位后,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这些关系资源。在你有了目标公司及职位后(这一点更重要,如果没有目标对象,整合就会很难),更需要非常积极地整合各种资源。
太多的例子证明了整合资源能力的重要性,不然可以看看以往校友找工作的例子就可知,许多人是通过校友、老师及朋友推荐获取面试机会的,相信在校MBA有心者也听到过许多。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尤其是关系资源,可以降低企业在寻找人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需求矛盾性。
我这里也讲一两个我亲自看到过的。我有一个朋友,他进一家著名外资媒体咨询公司时的场景很有意思。当时,他去参加一个论坛,那个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演讲。演讲之后,大家都互换名片。他带着自己的一本两万字的关于行业分析论文,递上去,讲:“我是你的校友。
这是我的一篇论文。我想进你们公司,你看一下,有意向与我联系,里面有我的通讯方式”。之后,就有了面试机会。有了面试机会后,他又寻找了许多相关同学求教。后来真成了这个故事有点传奇性,但的确是真的。
对MBA来讲,整合资源能力不仅仅是在求职中非常关键,也是未来工作能力强弱的一个前置性指标。
“那么积极的MBA,肯定是人才”这是一个老总聊天时对上面我讲的例子的评价。听完我这些,如果你还要对我说:“说到底怎样找到好工作”,我也会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