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趋势下,会对国内的哪些产业造成不好

2024-04-01 11:10

谢小秘书邀;

凡是出口创汇型产业,都会受到经济逆全球化的三个负面冲击;

第一,原进口国产品本土化生产制造、进口欲望和进口额降低的冲击。

第二,外国独资企业撤资、外国合资企业撤股、将实体企业回归本国导致的停工停产或彻底关门的冲击。

第三,出口创汇企业将面临销售市场萎缩、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的考验。按世贸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贸易总额将下降13—32%。只有在产品质量、价格成本、适销对路等具有综合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美国是世界经济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特朗普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改变美国产业“空心化”、推行“美国制造”战略,综合解决美国人就业、平衡美国贸易逆差等问题。

为确保美国恢复传统制造业,特朗普断然退出了《巴黎气候(温室气体减排)协议》。这次美国吃了抗疫医疗物资产能不足、无法满足抗疫需要的大亏,将促使美国下更大决心将美国海外企业收回本土,并不惜为它们撤迁企业的损失买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供应产业链被打断或缺失,一些跨国企业痛定思痛,在本国政府支持鼓励下将迁移回国,利用本国资源重新构筑稳固的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并增加本国就业。

目前世界制造强国日本的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已停产。安倍政府正在效仿特朗普的思路和做法,拟鼓励日资企业从海外撤退,让“日本制造”回归日本。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制造产品门类齐全,中国制造有能力满足提供世界多数国家所需要的中低端产品。这次抗疫,世界有80多个国家向中国求购抗疫医疗物资就是一个证明。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受后发国家竞争世界中低端产品销售市场和美国恶意抵制“中国制造”双重影响,中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本已在减弱,随逆全球化的“本国制造”兴起,这种减弱作用将会更明显。

出口遇冷的企业,只有三条出路选择。

第一,引入科技进步,力争生产更优质、多数国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同事注重开源节流、抠死质量和成本两大关键环节,继续突出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特色参与市场竞争,力保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

第二,注重适应“买方市场”的国际营销队伍建设,敏锐捕捉市场供需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赢得产销份额。

第三,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入同一个筐子里,要考虑生产多元化转型,在国际上力争加入在合资企业共享销售市场,在国内重点向满足和扩大内需转型。

特别要指出;中国企业对向扩大内需转型应充满信心!

中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消费能力的市场,(说句形象的话,每个中国消费者花一分钱,就是1400万元,足可以让一个中小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国家也正在密集出台支持企业向扩大内需转型的刺激、扶持政策,希望企业抓住机遇。

7
随机推荐